为什么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抑郁?因为她们更爱翻

摘 要

  作者:北京大学IPP临床心理学实验室 包佳敏 多愁善感的林妹妹、自杀身亡的女明星崔雪莉和具荷拉……无论是在影视作品,还是在现实生活中,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容易出现情绪问题

作者:北京大学IPP临床心理学实验室 包佳敏

多愁善感的林妹妹、自杀身亡的女明星崔雪莉和具荷拉……无论是在影视作品,还是在现实生活中,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容易出现情绪问题。

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上来看,女性也确实比男性更容易抑郁:女性抑郁出现的次数更多,抑郁情绪持续的时间更长,也更容易经历抑郁的复发。

那么,为什么抑郁似乎和女性的关系更密切呢?在这其中,一个叫“反刍思维”的心理现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
什么叫反刍思维?

说起反刍,大家可能最先想到“牛倒嚼”,也就是牛会把胃里的食物翻来覆去地咀嚼。

反刍思维是一种被动地、重复性地思考消极事件、消极情绪等的方式。

例如,可能是在与人争执后,不断反思当时的情境和自己的表现:“为什么我当时不这样反击?”

也可能是在分手后,忍不住经常回想:“他为什么不喜欢我?是因为我哪里不够好吗?”

又或者是在失败以后,控制不住地不断责怪自己:“我太失败了!我什么都不行!为什么我没有做得更好一些?”
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
反刍,男女有别

有研究者在实验室中,让受试者阅读并想象母亲去世的故事,从而诱发悲伤情绪。

之后受试者可以在与情绪相关,或与情绪无关的任务之间,进行自由选择。

结果发现,有92%的女性选择了与情绪相关的任务,而男性的这一数字只有46%。

也就是说,面临同样的问题,产生同样的负面情绪时,女性往往会沉溺于负面情绪中,反复思考事情的起因和可能的后果,更容易进行“反刍”,从而造成负性情绪的加剧。

而男性在面对负性情绪时,往往会去参与一些其他活动,来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脱离,从而降低负面情绪。

多项研究表明,无论是在童年期、青春期,还是成年期,女性都会更多地进行反刍,而青春期男女反刍的差异最大。而且,青春期也是抑郁发病率出现性别差异的重要转折点。

在青春期,女孩子的抑郁发病率高于男孩子。
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
女性天生就容易反刍吗?反刍的起源是什么呢?

其一,习得性的被动。

儿童反刍的思维习惯,可能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。

如果家庭中父母的控制欲比较强,总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做什么,而很少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,那么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,容易处于被动的状态,更多地进行反刍,沉溺在自己的失败和负面情绪中,甚至可能出现无望感。

有趣的是,女性可能不是天生就更容易反刍。

在一些对女性有较强“控制欲”的社会环境下,例如社会更鼓励女性关注自己的情绪,女性就更容易变得被动,进而更容易学会反刍。

有研究发现,无论性别是男是女,在9-12岁的儿童中,越认同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儿童,越容易思维反刍。

也就是说,是女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反刍,而不是女性性别本身让她们更多反刍。

其二,压力事件。

压力性的生活事件会促进人们反复思考,并增大反刍带来的负面影响。在遭遇创伤或丧亲事件后,越容易沉浸在灾难带来的负面情绪中的人,也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。

反刍是抑郁情绪的催化剂。不停地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只会耗竭自己,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。
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
我们要试着识别自己的反刍,远离负性思维的泥潭,学着用合适的方式应对压力、应对情绪。

*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,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,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,仅供参考。

*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,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。

*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“腾讯医典”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